
哥大统计学录取来了
姓名:竹同学
录取院校:哥伦比亚大学
录取专业:统计学硕士
2017-04-25 200 人阅读 免费留学咨询电话:400-805-0602
4月15日上周六,我们的职场访谈创业篇邀请了经历丰富的嘉宾Peter Gan来分享他的故事。Peter从小学一年级就跟随家人移居匈牙利,高二到大二期间在美国加州求学,而后就读并毕业于加拿大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生命科学专业。Peter的经历不止于三国求学,更曾在国企打拼——Peter于201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清华国家级实验室工作,而今下海创业,创立科技公司,旗下健身馆燕京Crossfit致力于提升学员身体素质以达到疾病防护的目的,现备受好评。
求学经历
匈牙利、美国、加拿大3国求学经历
本科毕业于加拿大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工作经历
Q² Solutions公司提案开发员
中国睡眠医学杂志编辑
清华大学(实验室)动物研究协调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导睡眠图技术专员
创业经历
现创办科技公司,旗下CrossFit馆致力于通过运动提升学员身体基础,以达到疾病防护的目的
1
求学生活
Peter在校期间,他身居名校,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也因此吸收了多文化的精华。他很感激自己美丽的母校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温哥华校园——即Peter的母校——还被誉为全北美最漂亮的校园)为他带来这些机会和精彩的校园生活。
Peter由自己的学习生涯为即将升入名校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分为学习和生活两方面。
学习方面他给出几点小建议:
①名校竞争激烈,但是制定适合自己的恰当目标,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
②要尽早与指导老师交流,有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和学习安排;
③为了安排恰当的学习计划,要了解自己的研究项目,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④选购经济实用的二手书;
⑤可以选择半工半读方式来积累实践经验,工程类同学们常常选择此类形式,短期暂停学习生活而参与专业相关实践。
生活方面Peter给出的建议是:
①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优惠,例如UBC会为学生提供一种称为U Pass的类似月票的优惠;
②生活成本较高,在外用餐需要付小费,尽量学会自己下厨;
③在前往当地之前先了解当地气候等情况,作好适应性准备。
他还为出国深造的同学们提出一点建议:怎么在出国深造的学习经历中最大化自己的收获呢?——不要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比如即便是出国后,同乡的学生也常常聚集在一起,这样会造成即便是出国,还是沉浸在原本的文化环境,既不能感受到文化多元性带来的碰撞,也不能充分开拓视野,会令出国的意义大打折扣。
风景秀丽的Peter母校UBC
2
第一份工作
Peter在还没毕业时,就回国参加了第一份工作,工作地点是——北大人民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Peter经朋友介绍,2012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进行以临床实验为主的科研工作。在一次接待患者的经历中,一对高级知识分子夫妇由于妻子罹患阿兹海默症而不能安享晚年,而医生却对此无能为力,此事令Peter深受触动,当时他的从业之路已经比较明晰,毕业后就可以留任,但他深深感受到,自己对于每天面对痛苦的患者并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样的工作并不能让自己幸福,他当时作出的考虑与选择也为他后来决定为提升人体基础素质而努力作下铺垫。
他在医院工作期间,他的感触是,医生就像是在前线征战的士兵,敌人就是病症,但是很多时候医生并没有足够有力的武器去与敌人战斗而束手无策,这种乏力感驱使他决定去科研部门工作,了解医学科技的情况。
Peter母校冬日雪景~
3
科研阶段
于是他前往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系参加科研工作,平日主要进行免疫系统疾病研究。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自己之前研究的医学领域也让他收获良多。但是在使用顶尖医疗机械进行顶尖医疗科技研究后,发现医学方面的探索过程漫长而前路茫茫,且成本高昂,而自身比起学术研究,更擅长实践,所以再次决定走到另一个方向——直接参与实践,在医疗科技公司工作。
UBC秋景~
4
步入一线
但是在医疗科技公司工作期间,他再次感到乏力。Peter举了个TED Talk中的例子,患者就像是落到一条湍急的河流,而病症就像是河流前方的瀑布,医生像是在瀑布下方努力接住患者的人,而医学科技就像是医生手中用来接人的网。TED Talk的演讲人当时提出,也许我们应该去上游研究人们为什么会落到河流中。这场演讲对Peter触动很大。他感到有些时候网并不能那么及时有力地接住病患。加上他在校期间曾经参加CrossFit项目,所以他后来决定直接创业,致力于以该运动体系和饮食理念的调整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在上游建起一道大坝,挡住病症的洪水。
但是医学研究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他又思考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更高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呢?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中何者对自身而言能够有更多的收获,更适合自己呢?经过又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一家医疗科技外企的offer。在企业期间,他感到实践工作与研究工作大不相同,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但是在企业中的工作也没有令他满足:像企业这台机器中的螺丝钉一样日复一日地完成类似的工作、去一步一步爬梯子的晋升之路都不能令他感到满足和期待,他认为自己比起做“别人认为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更应该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于是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挑战下一站——创业。
Peter花了三个月去适应不是为别人打工而是为自己奋斗的生活,他去调研学习了国外的Crossfit机构,而后着手建立自己的团队和公司。创业型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大公司的部门架构,很多事情只是小团队共同完成,他在这样的工作需要下不停地吸收新知识,令他感到充实和有趣。
UBC拥有不止一所博物馆,图为UBC的自然动物博物馆展出的鲸骨
4
一点人生的经验
Peter最后分享了从自己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总结的几点收获: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实际上都是对自身兴趣和适合自己的方向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勇敢而又保持理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选择;无论自己选择了什么,都要享受这个过程,尽管我们都有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但是事实上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追逐这些目标的过程,充分地感受这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能为生命增添很多乐趣和幸福感,Peter建议大家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往后退一步,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作出阶段性总结,能让生活节奏慢下来,更享受自己的生活。
分享过后,听众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曾在加州就读的Peter,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名校都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会选择远赴加拿大深造呢?
Peter说,他的老师曾说,选择院校时比起名校光环,更应该注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院校地位。关于选择院校时的其他因素,他分享了一些趣事。从个人接受程度考虑,一些名校中华人太多,不利于接触多文化环境拓宽视野,而且由于名校中学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从宜居程度考虑,他在加州求学期间,由于天气酷热,曾亲眼目睹路人热死!并且在选择院校时,他被誉为北美最美校园的UBC秀丽风光深深吸引,学校本身也具备强大的学术实力。综合以上种种考虑故选择了美丽的UBC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
一个孩子从小在外留学的家长提出了她的疑问与担忧:您自小在国外长大,家里或者是您自身是怎么培养您的爱国情怀,驱使您自愿回国发展呢?
Peter回答,他自小在国外,原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祖国并非是脚下的这片土地。但是一次种族歧视的经历,让还是孩子的他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他的祖国,他不属于这里。他在海外期间,还感到国人的地位与国家的国际地位存在着明显的直接关系。这些经历与思想都驱使他决定回国,建设他的祖国。事实上,即便是从个人发展角度考虑,他自己身边留欧的同学朋友并没有来到中国的他的生活精彩丰富,发达国家留给个人的发展机会很少,而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工作机会,吸引了越来越多来华发展的外国人。他依然保持着中国人的身份,中国人的国籍,而没有移民。
以上就是轻舟留学带来的留学生职场创业分享,你准备好了吗介绍,查看更多美国留学信息,敬请关注轻舟留学,点击在线咨询还可免费领取留学考试资料。
为你推荐
简单3步
测一测你的
留学竞争力